杜晓晖大使就中赞两国元首通话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大国外交》栏目专访

2022-06-13 23:05

    近日,杜晓晖大使就习近平主席同希奇莱马总统通电话、中赞关系、务实合作等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大国外交》栏目专访。特别节目《中赞关系如何成为中非友好的标杆、南南合作的典范?——专访中国驻赞比亚大使杜晓晖》已于6月12日播出,采访全文如下:

一、杜大使,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今年4月您抵达赞比亚,就任中国驻赞比亚大使。我们注意到,此前您长期从事中国对欧洲的外交工作,现在来到非洲担任驻赞比亚大使,首先请您分享一下对赞比亚的印象。

从欧洲到非洲,差异众多,最大的不同就是中非之间浓浓的兄弟情谊。抵达赞比亚短短一个多月,这种手足之情深深打动了我。一是上任前我通读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同志与赞开国总统卡翁达关于三个世界划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历次谈话,专门向毛主席和小平像鞠躬,郑重承诺,他们亲手缔造和发展的中赞友好必将代代传承。二是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主席与赞领导人的历次谈话,这已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我做好工作。三是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为我单独举行递交国书仪式,并进行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单独谈话,这是赞比亚本届政府首次为外国使节单独举行递交国书仪式。我深知这不是对我个人的礼遇,而是赞比亚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特殊敬意。希奇莱马总统对深化两国友好、巩固中赞友谊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四是我第一时间率新到馆馆员前往新落成的坦赞铁路纪念园,凭吊缅怀为中赞友好牺牲的中国英烈。半个世纪前中赞工人战天斗地、共同劳动、共同牺牲的坦赞铁路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我和使馆的战友们。五是友好的成果随处可见。我到达赞比亚的第一站是卡翁达国际机场,这是中国企业承建的优质项目。在首都卢萨卡的大街小巷,赞比亚的田野乡间,“中国援助”标志处处可见,两国合作建设的学校、医院、道路、体育场等让赞比亚人民由衷拥护支持中赞友好。

“中赞友好,历久弥新”这八个字是我对赞比亚的第一印象。时刻提醒着我,任何时候,特别是困难时都不能须臾忘记两国全天候友谊。这八个字也激励我和使馆同事们在任何时刻,特别是工作遇到挑战时,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不负两国人民和领袖的期待,如同周总理所说,让中赞友好的火炬代代相传。

二、5月31日,习近平主席同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通电话,这是今年以来习主席第二次同非洲国家领导人通电话,请问您对两国元首此次通话有什么感受?

习近平主席同希奇莱马总统的成功通话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是希奇莱马就任总统后两国元首首次通话,双方就巩固中赞友好、深化互利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为未来一个时期中赞全天候友谊全方位发展提供了政治引领。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四个全”。

一是全天候。毛泽东主席、卡翁达总统等两国开国元勋亲手缔结了中赞传统友好。卡翁达总统首创“全天候”表述,专指中国对赞的兄弟情谊。“全天候友谊”从此被人熟知,专门用来形容中赞两国患难与共、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的友谊。习近平主席通话时指出中赞友谊牢不可破,希奇莱马总统回应两国友好不可动摇。两国元首对坚定发展全天候友谊的重要共识是中赞关系行稳致远、再创辉煌的坚强保障。

二是全方位。习近平主席要求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发展,这既包含政治上的互信,双方要坚持从战略高度把握双边关系,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加强党际交流,分享治国理政经验;也包括经贸领域的合作。习主席在通话中同希奇莱马总统讨论了农业、矿业、加工制造业、绿色能源产业等众多合作领域。希奇莱马总统说,赞中合作无上限。两国合作增加了“全方位”特质。

三是全链条。赞是“铜的王国”,中赞务实合作兴于铜,却未止于铜。全链条合作的代表是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15年前,依托铜的合作,中国在非洲建设了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园内企业涵盖矿山、冶炼、铜加工、物流、食品、建材、农业等多个行业,累计纳税近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1万个。中国是本世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机遇就是世界机遇。中赞两国优势互补、相互依托的产业协同机制,充分体现了两国经济互补性,全链条务实合作拥有持久动力。

四是全球性。当前,百年变局同世纪疫情叠加共振,冷战思维沉渣泛起,单边主义大行其道,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其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受到很大影响。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提供了确定性和稳定性,为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